鸟类迁徙——为了种族繁衍而不远万里的跋涉

2015年04月21日 11:26  来源:熊猫频道

辽宁丹东的鸭绿江口湿地保护区,每年的3至5月,至少250000只鴴鹬类涉禽在此短暂停歇。由于拥有富含底栖动物的广袤潮间带滩涂,使鸭绿江口湿地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最重要的迁徙停歇站。(柳明玉 摄)

辽宁丹东的鸭绿江口湿地保护区,每年的3至5月,至少250000只鴴鹬类涉禽在此短暂停歇。由于拥有富含底栖动物的广袤潮间带滩涂,使鸭绿江口湿地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最重要的迁徙停歇站。(柳明玉 摄)

长途跋涉几万里 不停歇

除了少数鸻鹬类涉禽是终生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的留鸟,大多的涉禽都是每年往返于固定的繁殖地与越冬地的迁徙候鸟。它们主要在阿拉斯加、西伯利亚,中国和蒙古繁殖,并迁徙到从亚洲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越冬区域。

有些涉禽在迁徙过程过程中要不停歇地飞行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如斑尾塍鹬要先从新西兰飞到鸭绿江口,不休不眠不进食的一口气飞行1万公里,在补足能量后,再从鸭绿江口不休不眠的直飞6千公里到达阿拉斯加的繁殖地。

鸟儿为什么要迁徙?

为了种族的繁衍。

还是以斑尾塍鹬为例,每一年,1只成年的斑尾塍鹬要飞行大约3万公里,从新西兰途经中国黄海飞到阿拉斯加。它们长途飞行的目的是为了在北半球夏季食物丰富的阿拉斯加繁殖。阿拉斯加气候恶劣,而且每年有长达6个月的冰封期,鸟类必须在冰雪开始融化之际达到,繁殖,并在冰封期到来之前离开。之后它会回到南方。

有些涉禽,例如在澳大利亚麦夸里岛越冬的斑尾塍鹬、灰斑鸻和翻石鹬,它们会从繁殖地一直向南飞,飞到它们差不多会再次遇到冰封之地为止。

迁徙成功的关键——脂肪、肌肉与停歇站的补给

每次飞行前积累大量的脂肪和肌肉,是鸟类成功迁徙的关键,同时,它们不仅仅只增加体重,一些身体器官还会暂时性的萎缩,这样鸟类才能在飞行中携带更多的能量。因此,它们迁徙中途停歇的地方必须能提供丰富、稳定和优质的食物资源,以及在高潮期间当位于潮间带的觅食地被潮水淹没时鸟类可以躲避潮水的安全的休息场所。如果栖息地无法满足以上两个必备的条件,涉禽将无法继续进行迁徙乃至繁殖,或者在迁徙途中死亡,因为它们不能像海鸟一样在海洋中休息和觅食。

正因为如此,不同的物种都有非常重要且特定的栖息地。

在这些极限飞行中,任何因素都会影响到迁徙成功率,鸟类不仅仅要达到最佳的身体状态,风力和风向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迁徙过程中,鸟类会非常依赖这些在不同国家多个地点组成的栖息地网络,每一个栖息地的改变都会影响可以顺利完成全年旅程的鸟类数量。

严峻的保护形势

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以及全球范围来讲,大多数涉禽的种群数量已经呈下降趋势。2003年本路线上的48种迁徙涉禽中只有4种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Milton 2003),而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已经翻倍;没有一个物种的受胁等级排名被降低,而勺嘴鹬的情况非常恶化被列入了最高的受胁等级——极度濒危(Critically Endangered)之列。

鸭绿江口的特殊意义——承上启下的迁徙补给地

位于黄海北端的鸭绿江口保护区是很多涉禽在到达北边繁殖地前可以补充能量的最后一站。较之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的10000公里距离,对于不同的物种及种群,鸭绿江口保护区到它们繁殖地的距离范围为2 000公里至7000公里,这也就意味着,这些鸟可以在抵达繁殖地后,体内仍储备着一定的能量来为开始繁殖做更好的准备。

鸭绿江口为鸟类提供了必需的食物及高潮时的休息场所。

潮间带滩涂——提供食物

在鸭绿江口保护区内,大多数涉禽都是在潮间带滩涂上觅食,这些滩涂是由河口上游的河流,特别是鸭绿江所携带的沉积物及营养物质堆积而成。

每种涉禽对食物资源的利用方式都有些许差别。鸭绿江口保护区内最常见的物种斑尾塍鹬主要取食沙蚕,而大滨鹬主要取食双壳类软体动物,并且可以整个吞下。黑腹滨鹬的体型较小且喙较短,它们只取食接近地表的小沙蚕和甲壳类动物,而喙较长的杓鹬则可以取食藏匿于洞穴深处的沙蚕和甲壳类动物。灰斑鸻的眼睛较大,它们会追逐在地表行动的底栖动物。砺鹬则可以弄碎并打开双壳类的壳,直接取食壳内的肉(如下图所示)。

每种涉禽都有各自的觅食方式

每种涉禽都有各自的觅食方式

休息场所的重要性

当潮水将滩涂淹没后,涉禽便无法在那里觅食,这时它们需要寻找一个被捕食概率最低且干扰很少的地方休息。它们会在高潮期整理羽毛、睡觉和消化食物。这样它们才可以充分利用低潮期的时间,不分昼夜的在滩涂上觅食。

涉禽偏好开阔、视野良好,最好可以避风的休息场所。一个优良的休息场所可以让鸟尽量减少能 量的消耗,因为躲避捕食者、在寒风中保持体温,或 者受干扰时的飞行都会造成能量的消耗,而这些能量的功能本是用以消化食物、生长新羽毛或是通过增加体重为下一段的迁徙飞行储存的能量。例如,有科学家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研究发现若大滨鹬在每个高潮期都多花30分钟进行“警戒飞行”,它们的能量消耗值将上升13.3%。对于那些想尽快增加体重来飞往繁殖地的鸟类而言,这种能量消耗是必须要避免的。

在鸭绿江口保护区内,涉禽首先选择的休息场所通常是滩涂上地势较高且尽量接近水线的泥丘。滩涂上的休息场所通常都符合上一段所列的优良标准:最小的人为干扰,没有捕食者的藏匿处及人工海堤提供的一小部分保护。在小潮的高潮期,这种理想的状况是可能实现的,但是随着潮汐高度的增加,涉禽被潮水赶到海堤边,人为干扰和被捕食的风险就非常大了。如果潮水非常高以至于淹没了所有的滩涂,涉禽就要离开潮间带并在内陆寻找落脚的地方。 

在鸭绿江口,当涉禽被迫离开滩涂后,它们喜欢在灌了一部分水的人工养殖塘中的“小岛”休息。性情机警的杓鹬会常常站在塘边的堤坝上,而大滨鹬或是灰斑鸻则会在塘边。

科学家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研究指出,如果涉禽被迁离一个适合的休息场所,那它们可能会减少在该休息场所附近滩涂觅食的概率。因为这和能量的消耗有关,休息地和觅食地离得越远,鸟类来回要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到了一定的程度,鸟类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已经无法支持来回飞行所需的能量,就更无法满足其它方面的能量需求了。

鸻鹬类涉禽飞到鸭绿江口的目的是为了尽快的补充和储备能量,这样它们才可以在最佳时间达到繁殖地筑巢及哺育后代。若中途补给地上缺少安全的休息场作,会使它们浪费更多的能量去躲避干扰或是飞往距离更远的休息场所。如果涉禽在达到繁殖地的时候身体状况不好,它们将无法成功繁殖,并造成死亡率的增加。

本文由丹东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副站长白清泉(网名:红隼)供稿 编辑:陈平丽

编辑:陶若谷 责任编辑:
相关链接
我要评论
合作帐号: 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注册>>
登录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合作帐号登录

×

©iPanda熊猫频道 京ICP备10003349号

860010-1159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