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小科普:鸟类迁徙问答篇

2015年04月21日 15:07  来源:熊猫频道

什么是鸟类迁徙?鸟类迁徙的成因?

鸟类迁徙是随着季节变化进行的,方向确定的,有规律的和长距离的迁居活动。在动物界中,类似的活动非常常见,在昆虫则称为“迁飞”,在鱼类则称为“洄游”,在哺乳动物则称为“迁移”。迁徙是鸟类生命周期中风险最高的行为,受到体能、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人类的活动常常有意无意地破坏鸟类迁徙的补给 站点,而给他们的迁徙制造更大的困难,有时甚至对某些物种的存续产生严重影响。

鸟类和其他生物迁徙行为的起源有多种假说,至今没有定论。很多学者认为:地球上交替出现的冰川期与鸟类迁徙行为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冰川活动期生活在纬度较高区域的鸟类被冰川逼迫南移,冰川北退后出于本能鸟类又迁回高纬度的繁殖地,从而形成迁徙的行为。

鸟类的迁徙是大自然的杰作,欣赏鸟类的迁徙盛况是世界各地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全球有几条候鸟迁徙路线?

有8条
1.跨越整个大西洋连接西欧、北美东部及西非狭长地带的“大西洋迁徙线”;
2.连接东欧和西非的“黑海-地中海迁徙线”;
3.跨越印度洋,连接西亚和东非的“东非-西亚迁徙线”;
4.从南到北横穿整个亚洲大陆的“中亚迁徙线”;
5.跨越印度洋、北冰洋和太平洋、连接东亚和澳大利亚大陆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线”;
6.贯穿整个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美洲太平洋迁徙线”;
7.贯穿整个南、北美洲中西部的“美洲密西西比迁徙线”;
8.将南、北美整个东部连接在一起的“美洲大西洋迁徙线”。

其中,第3、第4 、第5条路线经过我国。中国东部主要是第5条,即: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鸭绿江口即属于此迁徙路线。

卫星跟踪研究斑尾塍鹬(音: chéng yù)迁徙的成果。

2007,2008年,各国鸟类研究者通力合作,分别在新西兰米兰达保护区和澳大利亚的罗巴克湾两个国际重要湿地使用卫星跟踪技术研究斑尾塍鹬的迁徙,这项研究的成果令中国辽宁鸭绿江口湿地在国际上名声大噪 。

这项研究共捕捉了24只斑尾塍鹬(新西兰9只,澳大利亚15只),给每一只安装了小型卫星跟踪装置,并动用了3颗卫星全程监测这些鸟的迁徙,卫星跟踪装置 被植入斑尾塍鹬背部的皮下,天线拖在尾后(这也是它们在野外的显著标志之一),不仅能让科学家知道它们在何时何地起飞和降落,同时也会显示准确的飞行路 线。

每只鸟的腿胫部还佩带了一个黑色塑料标记,标记上有鸟的编号,由英文字母和数字组合而成,野外观察到旗标上的编号就可以知道看到的是哪一只鸟。

当迁徙开始,每只鸟的飞行轨迹在Google earth地图上划出一条彩线,每一天都有变化,这些彩线吸引了全世界爱好者的目光,很多外国研究人员和观鸟者来到丹东寻找这些卫星跟踪的鸟,希望能亲眼看到他们。

连续两年的卫星跟踪,先后有至少11只斑尾塍鹬在春季迁徙期先后停留在鸭绿江口湿地分别达4-6周之久。证明:新西兰米兰达和澳大利亚罗巴克湾两个国际重 要湿地的斑尾塍鹬越过太平洋后在丹东汇合。他们在这里一起休息、补充能量,然后再分头北上到繁殖地;繁殖结束后,来自澳大利亚的menzbieri亚种基 本按原路返回仍经过丹东,而新西兰的baueri亚种将回直接飞越太平洋返回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东部。

其中,新西兰的斑尾塍鹬被最终证明:他们利用7-8天的连续不间断的飞行,越过太平洋直接到达鸭绿江口!每只鸟的行程超过1万公里,创造了目前已知鸟类连 续不间断飞行距离的世界纪录!而新西兰的斑尾塍鹬大部分会来到丹东鸭绿江口,所以,斑尾塍鹬也成为丹东鸭绿江口最富传奇色彩和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鸟。

斑尾塍鹬E7的卫星跟踪迁徙路线图(白清泉供图)

斑尾塍鹬E7的卫星跟踪迁徙路线图

新西兰的E7号卫星跟踪斑尾塍鹬,在2007年春季创下了181小时从新西兰越过太平洋直飞丹东鸭绿江口湿地的10219公里记录,同年9月,又以耗时8 天又12个小时的不间断飞行,从阿拉斯加的繁殖地一口气飞越太平洋回到新西兰北部的越冬地,全程11570公里,刷新了自己春季保持的记录,为目前所有鸟 类中已知最长的连续不间断的飞行距离。E7一个年度迁徙期的旅程合计长达3万公里。

斑尾塍鹬主要依靠体内蓄积的脂肪来支持迁徙时数天不休、不停、不睡、不食的万余公里断跨越太平洋的飞行。每次起飞前,都要储备足够的脂肪以提供飞行的能 量。积累的脂肪由于连续约一周的飞行而消耗殆尽,体重一般减少近一半,平均每只鸟在鸭绿江口取食补充脂肪超过一个月的时间,才能继续完成漫长的迁徙之旅, 这就是鸭绿江口可以开展观鸟生态游的原因。
注: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共有两个斑尾塍鹬亚种: menzbieri亚种主要越冬于澳大利亚西北的罗巴克湾,baueri亚种主要越冬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东部,menzbieri迁徙到俄罗斯西北利亚繁殖,而baueri迁徙到美国阿拉斯加繁殖。

中国有哪些重要的湿地?

湿地主要包括滨海湿地和内陆湿地,中国最为著名的湿地有:江西鄱阳湖湿地(以越冬的雁鸭类水鸟数量中国最大而闻名世界);黑龙江扎龙保护区(以繁殖的丹顶鹤而著名);辽宁鸭绿江口湿地(以迁徙的鸻鹬类水鸟数量在中国最为集中而著名)等。

鸭绿江口湿地的关键地位

据近10几年来,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等国鸟类专家持续不断的监测调查,鸟类学界已经公认鸭绿江口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上鸻鹬类水 鸟最为重要的停歇补给站。每年3至5月的北迁期承载着至少250,000只鸻鹬类涉禽,6到11月的南迁期承载着至少8万只鸻鹬类涉禽。鸭绿江流域湿地累 计有20种鸻鹬水鸟的单次调查数量超过全球或迁徙路线1%数量标准,即达到国际重要意义标准。不仅斑尾塍鹬,另有大杓(sháo)鹬、白腰杓鹬、中杓鹬、 青脚鹬、小青脚鹬、翘嘴鹬、鹤鹬、翻石鹬、大滨鹬、黑腹滨鹬、红腹滨鹬、阔嘴鹬、尖尾滨鹬、勺嘴鹬、蛎鹬、环颈鸻(héng)、灰斑鸻、蒙古沙鸻等鸟种具 有国际重要意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鸟种是斑尾塍鹬、大杓(sháo)鹬、大滨鹬等,这些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水鸟在此交汇,并组合成中国最为庞大的鸻鹬 类水鸟群。由于拥有富含底栖动物的广袤潮间带滩涂,使鸭绿江口湿地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最重要的鸻鹬类迁徙停歇站。

数量庞大的迁徙鸟群是丹东春季一道独特的风景,为丹东市开展观鸟生态游创造了条件,主要观赏目标就是壮观的迁徙鸻鹬类涉禽鸟群。

鸭绿江口除了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最为庞大的迁徙鸻鹬类鸟群,鸟种亦较为丰富,鸭绿江口乃至丹东地区目前记录有鸟类362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鸟类有 55种。其中,最为濒危珍稀的是勺嘴鹬、青头潜鸭和白鹤,这3种鸟被列入世界极度濒危鸟种名录。另外,小青脚鹬、中华秋沙鸭、黑脸琵鹭等7种被列入世界濒 危鸟种名录。

鸭绿江口常见鸟类的介绍

1.斑尾塍鹬

斑尾塍鹬是神奇的长距离飞行冠军,鸭绿江口是世界上有最多斑尾塍鹬的地方。

刚飞达鸭绿江口的斑尾塍鹬,疲惫不堪,无法合拢翅膀,体重减半

刚飞达鸭绿江口的斑尾塍鹬,疲惫不堪,无法合拢翅膀,体重减半

即将离开鸭绿江口之前,斑尾塍鹬的体重增加近一倍

即将离开鸭绿江口之前,斑尾塍鹬的体重增加近一倍(白清泉供图)

2.大滨鹬

大滨鹬

大滨鹬

以大滨鹬为主的鸟群

以大滨鹬为主的鸟群

3.黑腹滨鹬

黑腹滨鹬常数以千计站在鸭绿江口滩涂上

黑腹滨鹬常数以千计站在鸭绿江口滩涂上

腹部的黑色羽毛非常明显

腹部的黑色羽毛非常明显

4.大杓鹬

鸭绿江口是已知大杓鹬在地球上最为关键的停歇站,高峰期可以停歇全世界40%的数量。

大杓鹬

大杓鹬

5.蛎鹬

由于体色黑白相间,俗称海喜鹊。体型较大,容易被发现。

蛎鹬

蛎鹬

6.灰斑鸻

身穿灰色“坎肩”引人注目

身穿灰色“坎肩”引人注目

7.世界极度濒危鸟种——勺嘴鹬

全球现存数量400-500只左右,极度濒危物种,一般发现于5月。

勺嘴鹬

勺嘴鹬

8.世界濒危鸟种——小青脚鹬

全球数量1200只左右,4月中下旬至5月下旬鸭绿江口常见。

小青脚鹬

小青脚鹬

鸻鹬类水鸟的食物

1.河蓝蛤

河蓝蛤是一种的小型野生蛤,大量生长于鸭绿江口海滩,是多种水鸟的美味,而人类并不食用这种蛤。

河蓝蛤

河蓝蛤

2.沙蚕

沙蚕

沙蚕(白清泉供图)

本文由丹东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副站长白清泉(网名:红隼)供稿

编辑:陶若谷 责任编辑:
相关链接
我要评论
合作帐号: 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注册>>
登录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合作帐号登录

×

©iPanda熊猫频道 京ICP备10003349号

860010-1159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