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长途飞行到目的地的迁徙鸟是什么样

2015年04月22日 11:14  来源:熊猫频道

     怎样能从数以千计的鸟群中,找出那些几乎刚刚结束上万公里连续飞行的斑尾塍鹬(chéng yù)?看照片就明白了,耷拉着翅膀还忙着吃东西的,看起来又累又饿的家伙就是了,照片由白清泉(网名:红隼)拍摄于2015年3月22日的辽宁鸭绿江口湿地。

刚结束飞行的斑尾塍鹬

刚结束飞行的斑尾塍鹬

     斑尾塍鹬会在迁徙过程中不停歇地飞行相当长的一段距离,例如先从新西兰飞到鸭绿江口,不休不眠不进食的一口气飞行1万公里,在补足能量后,再从鸭绿江口不休不眠的直飞6千公里到达阿拉斯加的繁殖地。

     想象一下连续扇动了7-8天翅膀没有休息,也没吃没喝,在空中靠分解脂肪作为飞行能量的鸟,从新西兰到辽宁,约10500公里航程一口气飞到……减掉了几乎一半的体重,这就是斑尾塍鹬年度大迁徙的第一段路程。这样大的消耗客观上造成了一次成功的运动减肥例证,但他们的目的不是为减肥,而是去美国阿拉斯加的繁殖地参与繁衍,中间停留在鸭绿江口补给并且再吃成个胖子……

成功增肥后的斑尾塍鹬

成功增肥后的斑尾塍鹬

     同时,它们不仅仅只增加体重,一些身体器官还会暂时性的萎缩,这样鸟类才能在飞行中携带更多的能量。因此,它们迁徙中途停歇的地方必须能提供丰富、稳定和优质的食物资源,以及在高潮期间当位于潮间带的觅食地被潮水淹没时鸟类可以躲避潮水的安全的休息场所。他们的食物是潮间带滩涂里生长的各种底栖生物。

底栖生物河蓝蛤

底栖生物河蓝蛤

底栖生物沙蚕

底栖生物沙蚕

     在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以斑尾塍鹬、红腹滨鹬、大滨鹬等为代表的长距离迁徙鸻鹬类的年度大迁徙,是地球上的一大奇观,延续了已不知多少万年,但近10几年来,大滨鹬和红腹滨鹬的数量有大幅的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两种鸟在黄渤海的传统停歇地的潮间带滩涂由于填海开发导致的大量丧失,相信很多人在海边见过隆隆而过的、满载土石的填海车。目前,东亚黄渤海的潮间带滩涂丧失率是地球上最为严重的,这个结果也和东亚-澳大利亚这条迁徙路线上有比例最高的濒危鸻鹬水鸟种类互相印证。

编辑:陶若谷 责任编辑:
相关链接
我要评论
合作帐号: 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注册>>
登录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合作帐号登录

×

©iPanda熊猫频道 京ICP备10003349号

860010-1159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