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畔护鸟人:我和鸟儿有个约会

来源: 新华网 时间:2015年06月09日 17:56 字号: A A+

新华网西宁5月6日电(记者李琳海 陈苏)22岁的藏族姑娘谢先措家住青海湖畔,2009年,在担任鸟类协管员的父亲去世后不久,谢先措和姐姐子承父业,肩负起了保护越冬候鸟的责任。

每天清晨放牧后,谢先措都会赶到距离牧场七八公里的青海湖,仔细观察湖面及湖边,看看大天鹅的数量是否减少,是否有鸟类死亡,有没有动物溜进保护区猎食。如今,她受聘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青海湖畔的鸟类义务监测员。

5月4日至11日,2015青海省第34届“爱鸟周”活动如期举行,谢先措来到青海湖鸟岛景区,为前来参观的爱鸟人讲述她与鸟类的情缘。

谢先措说,平时她的工作不仅是保护水鸟,还包括观察和记录,经常带上口粮,背上沉重的摄影器材到湖畔、湿地、草甸或悬崖边,静静地在远处拍摄。

“每年开春时节,当我站在湖边,仰望天空中一排排大天鹅展翅飞翔,我都会默默地为这群美丽的生命祈祷。”谢先措说。

据了解,青海全境分布鸟类380种,而青海湖作为国际重要湿地以及亚洲特有的鸟禽集中繁殖地和迁徙中转站,环湖地区共有鸟类15目35科221种,总数达5万只,大天鹅数量达4500多只。

“青海湖不仅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作为中亚、东亚两条候鸟迁徙路线的交会点,青海湖是候鸟迁徙途中重要停歇地与中转站,也是很多水禽的重要越冬地,鸟类也是维系青海湖‘水-鸟-鱼’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青海湖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蔡平说。

智华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乡尕日拉寺的僧人,寺院就坐落在青海湖畔。冬天,这里是大天鹅的栖息地,而夏天,尕日拉湿地又成了“高原精灵”黑颈鹤的家园。

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智华参加了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青海湖管理局举办的“乡村之眼”培训班。

智华说,他不仅学到了野生动物的基础知识,也学会了摄影和摄像。从此,他开始详细记录黑颈鹤和大天鹅的种群数量和行为模式,他还专门自制了记录表格,对不同鸟类和不同习性分门别类进行记录。

5月,当黑颈鹤从远方回来,智华便开始忙碌起来。他从附近集镇买来材料,在寺院伙伴陪同下,钻入齐腰深的冰冷湖水,先用竹竿作为支柱将黑颈鹤原来的窝加固好,然后用绳子将一捆捆草席连起来,架起一座一人高的巨型鸟窝。

“这样架起来的窝很稳固,不会被风吹走,也不会被水淹没。”智华指着亲手搭建的鸟窝说,每年,他都期待着在青海湖畔和鸟儿的约会,保护鸟类。

如今,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已与青海湖保护区管理局共同建成“动植物研究信息化系统”,对青海湖植被、鸟类及其他生物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发动野生动物监测员的力量及举办“爱鸟周”等活动,让全社会认识到鸟类保护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力量,让保护高原鸟类成为每一个人的信念。”蔡平说。

收藏
下载客户端

苹果IOS

安卓

iPanda熊猫频道官方APP

iPanda熊猫频道微信公众号

iPanda熊猫频道官方微博

860010-11590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