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频道推出青海湖湟鱼直播 国宝“被偷窥”不再孤单

来源: 熊猫频道 时间:2015年06月25日 15:39 字号: A A+

每年六月份,青海湖数百万湟鱼溯流而上,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奇观。为传播保护生态理念,中国网络电视台iPanda熊猫频道与央视新闻频道联合推出“湟鱼回游季、探秘青海湖”大型事件式直播,开通24小时不停播的网络直播专题(点击观看直播:http://live.ipanda.com/event/huangyu_2015/index.shtml),于6月23日起连续七天为网友带来全新的直播体验,揭开青海湖鱼类和鸟类“相爱相杀”的神秘面纱。

青海湖鸟岛的美丽景色 季熠非 摄

青海湖鸟岛的美丽景色 季熠非 摄

青海湖唯一的鱼类 “咸鱼”也有梦想

湟鱼学名裸鲤,是青海湖中特有的物种,也是青海湖中唯一的大型经济鱼类,在青海湖生态系统中起着核心作用。每年5月下旬到8月中旬,在湖中生长的湟鱼会沿着布哈河等支流溯流而上,进入到河流淡水区域产卵,而后再回到湖中,同时也成为鸟类的美食。这种现象称为湟鱼洄游,会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群鸟猎鱼”、“鲤鱼跳龙门”等奇特的景观。

据了解,网友通过此次直播镜头看到了湟鱼在布哈河口集结成群,奋力逐激流而上的场面;也看到了泉吉河、沙柳河中,湟鱼争相跳跃大坝的壮观情景,冲出水面高达30厘米;同时还了解到湟鱼是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到适合产卵的生存之地并繁衍生息。青海湖是著名的高原咸水湖泊,因此湟鱼被戏称为“咸鱼”,网友纷纷表示“咸鱼”也是有梦想的,为它们激流勇进的行为点赞。

湟鱼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原始蕴藏量为32万吨,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曾经“以鱼代粮”,被称为是“救命鱼”。但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等原因,到2000年,种群数量仅剩下2400多吨,已经不足开发之初的百分之一,成为了濒危物种。为保护湟鱼资源,从1986年开始,青海省已经实施了五次封湖育鱼,同时开展湟鱼人工繁育,进行增殖放流,目前湟鱼种群数量已经开始逐步恢复。

青海湖裸鲤人工放流站副站长俞录贤接受采访 并讲解裸鲤人工培育过程

青海湖裸鲤人工放流站副站长俞录贤接受采访 并讲解裸鲤人工培育过程 汤晓亮 摄

青海湖生态系统全面曝光 国宝大熊猫找到直播新朋友

青海湖不仅是湟鱼的家园,青海湖及其周边水系统流域所孕育的广袤高原内陆湿地生态系统,也为普氏原羚、黑颈鹤、棕头鸥、斑头雁、棕熊、赤虎等众多鱼类、鸟类、兽类、两栖爬行类动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场所,是它们共同的家园。青海湖这个大生态圈中完整的共生共存关系,也通过此次直播全面呈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据报道组介绍,直播团队将在接下来的几天带领大家走近鸬鹚岛、蛋岛,近距离观察岛上的鸟儿,体验野保工作人员的一天,网友也可通过在这里布设的24小时直播摄像头,随时随地一览青海湖全貌。除此之外,他们还将前往海心山与三块石,探秘人迹罕至的鸟类栖息之地,将镜头对准生活在青海高原上为生态保护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并一同寻找“青海湖隐士”黑颈鹤与普氏原羚。普氏原羚是被称为“比大熊猫还珍稀的野生动物”,报道组称,希望通过此次直播将严峻的生态现实真实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唤醒人们反思,依靠什么力量来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而观看了直播的网友则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解读,称“熊猫一直以来被两脚兽‘偷窥’,现在知道有其他朋友加入到直播的大家族中,心里也许会平衡多了。”

科考人员在海心山上检测植被情况 李宁远 摄

科考人员在海心山上检测植被情况 李宁远 摄

熊猫频道拓展直播内容 提供新媒体特色服务

据了解,iPanda熊猫频道是中国网络电视台于2013年8月6日上线的一个国际化新媒体产品,为网友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直播服务。此次青海湖湟鱼直播则着眼于更加广阔的动物自然领域,为大家带来了除大熊猫以外更为丰富的内容。在功能上,突出新媒体的“直播”和“互动”两大元素,设置弹幕、问答、微博墙等环节,邀请网友积极参与互动;在内容上,采用延时、航拍等新技术拍摄制作了高清节目短片配合直播节目的播出,同时在社交平台同步推出直播的前方动态、趣闻轶事、科普知识、生态美景等精彩内容。

据了解,熊猫频道将以大熊猫这一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为起点,关注更多的野生动物、自然生态保护情况,以及中国特有的人文、民俗、风光等,向全球互联网用户展现真实、美丽的中国。

收藏
下载客户端

苹果IOS

安卓

iPanda熊猫频道官方APP

iPanda熊猫频道微信公众号

iPanda熊猫频道官方微博

860010-11590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