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大熊猫放归之乡再添新“住户”

来源: 北京日报 时间:2016年08月25日 09:45 字号: A A+

红外线相机拍摄到的大熊猫“淘淘”在树上玩耍。 栗子坪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红外线相机拍摄到的大熊猫“淘淘”在树上玩耍。 栗子坪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今年下半年,地处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的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迎来两位特别的“住户”——人工繁育大熊猫“华妍”和“张梦”。它们俩将成为栗子坪保护区迎来的第六、第七只大熊猫“住户”。

  青山绿水造就了石棉绝佳生态,也为大熊猫生存栖息提供了绝佳条件。地处北纬三十度以南的石棉县,属于以中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基的山地气候,受地形影响,气候垂直分布明显。温和的气候造就了优良的生态环境,该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1.7%,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植被、丰富的食物资源,加之来自人类的干扰较小,为大熊猫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2014年,石棉县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大熊猫放归之乡”称号。

  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4.7万公顷,境内生态资源丰富。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黄炎表示,从生态上来看,该保护区是大熊猫野外生存的最佳选择。自2009年起,该保护区已先后吸引了“泸欣”、“淘淘”、“张想”、“雪雪”、“华娇”5只大熊猫来此定居。而今年确定结伴放归的两只大熊猫“华妍”和“张梦”,就分别是“华娇”和“张想”的“亲兄弟”。

  记者了解到,目前栗子坪保护区有野生大熊猫30只左右,密度较低,与放归大熊猫发生竞争打斗的可能性比较小,食物也更充足。最重要的是,由于森林采伐等历史原因,致使该地区现存野生大熊猫种群灭绝风险高,急需复壮。

  2012年10月11日,随着笼门的打开,我国第一只经过野化培训的人工繁育大熊猫“淘淘”,镇定自若地走出笼子,直奔放归地的竹林中,正式开启了野外生活。

  “将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野化培训后放归自然,补充野外种群,是濒危野生动物繁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恢复和重建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黄蜂表示。但是,受自身繁育能力低、食性单一和栖息地破碎等因素影响,大熊猫放归自然的难度远远高于其它野生动物。

  保护区工作人员唐博告诉记者,放归之前,工作人员会给大熊猫皮下埋植国际通用的ID身份卡,佩戴具有全球定位和无线电遥测功能的GPS颈圈,以便野外放归后进行数据收集和活动监测。

  据了解,放归自然后的大熊猫,要经历适应野外环境、融入当地种群、繁育后代等多重考验才能真正实现放归自然的目标。

  “我们不担心大熊猫的野外生存能力,只是害怕它们会生病。因为在野外,它们只能靠自己。”唐博表示,保护区成立的20人野外监测队,会定期进山巡逻,对大熊猫的粪便进行检测。此外,保护区每年都会对放归大熊猫进行回捕,以便给它们进行全方位的体检。

  据悉,随着放归大熊猫数量的增加,监测队将长期跟踪监测它们的野外活动,开展更加深入的科学研究,为更多的人工繁育大熊猫回归自然积累经验。

   巡山日志 

  大山深处的“捡屎队”

  野外监测队的主要工作是对放归大熊猫的无线跟踪监测、颈圈数据下载、粪便采集和采食竹样方,以及大熊猫回捕和红外线相机监测等。

  唐博告诉记者,监测队员每天八点半左右出门,从海拔2050米的保护站出发,沿途用无线电跟踪设备监测大熊猫活动范围。待爬到海拔3000米左右的位置时,才能成功下载大熊猫颈圈数据。之后,监测队员们回到保护站将其做成图纸,在地图上显示大熊猫活动的具体点位,再根据点位搜寻大熊猫的新鲜粪便,最终完成大熊猫采食场可食竹样方调查。这些工作做下来,有时直到夜里才能结束。

  大熊猫警惕性极高,在野外发现大熊猫其实是一件“撞大运”的事情。“巡山找国宝”是外界给监测队员们高大上的称呼,而在他们中间,则把这项“监视工作”戏称为“捡屎工作”。

  在深山里,监测队员们要忍受潮湿的环境和蚊虫的叮咬,甚至面对毒蛇、野猪、黑熊等危险动物的攻击。因此,监测队员们身边常常备着蛇药、肠炎宁等急救物品。

  在监测队员和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大熊猫“泸欣”已完全融入当地种群,并于2012年8月前后成功产崽、育崽。

  “大熊猫在哪儿我们监测队员就在哪儿。”监测队员们表示,为了能让人工繁育大熊猫成功回归自然,壮大大熊猫种群,再苦再累也都值得。

收藏
下载客户端

苹果IOS

安卓

iPanda熊猫频道官方APP

iPanda熊猫频道微信公众号

iPanda熊猫频道官方微博

860010-11590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