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保护区:从“濒危”到“易危” 保护工作封刀江湖言之尚早

来源: 央视网熊猫频道 时间:2016年09月14日 10:28 字号: A A+

央视网熊猫频道消息(记者 李澄渲)近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宣布,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程度从“濒危”变为“易危”。大熊猫“危”度降级瞬间引发社会不同层面的热议。降级是不是一个好消息?是否意味着大熊猫保护事业的成功?未来我们将如何继续开展大熊猫保护工作?

大熊猫保护事业成效显著,“危”度降级有欠考虑

就大熊猫“降级”一事,熊猫频道采访到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众教育科主任何少文,他表示:熊猫不再是“濒危”物种代表了我们保护工作的阶段性成功,但远未到功成名就封刀江湖的程度。何少文说:“我觉得最成功的还是圈养和人工繁育的大熊猫,问题是圈养大熊猫和野外大熊猫有很大不同。卧龙和成都基地的努力,为大熊猫物种保护做出了卓越贡献,可野外大熊猫的生存境遇没有圈养大熊猫这么幸运,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这时降低大熊猫的受威胁程度,我觉得有欠考虑。”

“秦岭大熊猫大约3—4年为一个繁殖周期,一只雌性大熊猫在性成熟达到3岁以后,一生能繁殖四次就不错了。但是,野外繁殖的确太难了!”何少文感叹道,“我们都知道,大熊猫的发情期很短,要很好地把握在发情期内顺利交配,其困难重重。”

困难之一,是在野外环境中,雄性大熊猫要在很大范围内去寻找雌性大熊猫留下的气味。为了争夺“心上猫”,多只雄性大熊猫会围绕一只雌性大熊猫争斗7、8天甚至10天,努力打斗,胜者交配,此为困难之二。且不谈胜利的大熊猫体力如何,如果雄性大熊猫的精子成活率不高,雌性大熊猫这一年的交配也就很难完成了。

佛坪保护区监测大熊猫发情交配(图:佛坪保护区提供)

佛坪保护区监测大熊猫发情交配情况(图:佛坪保护区提供)

  栖息地破坏动摇了大熊猫存活的基础,提高公众意识是关键

随着穿越秦岭的公路、铁路密度越来越大,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造成了对野生动物的困扰。何少文说:“大熊猫是一种很腼腆、很敏感的动物,尤其害怕打扰。即使是素质很高的人,如果频密地进入野生动物的家园,也一定会对野生动物造成行为、生理和心理的影响。目前我们控制得很好,在保护区边缘的参观还是允许的,除了诸如去年犬瘟热需要隔离外界的特殊情况,我们就严格禁止进入保护区。我们的领导干部也会利用对生态文明造成损害的追究机制,对行为规范做最有力的约束。”

据了解,从2015年起,佛坪保护区开始接待青少年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环境教育,通过这些活动的宣传,让社会理解到保护区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值得高兴的是,现在环保主义者越来越多了!”何少文说道。

保护事业永不停步

工作人员带着日常用品进山(图:佛坪保护区提供)

工作人员带着日常用品进山(图:佛坪保护区提供)

在野外工作,困难危险犹如家常便饭,当谈到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野外工作经历时,何少文说:“人在野外环境是比较危险的。去年就有人在保护区周边因发现电网死亡。我曾经在一年冬天的夜晚迷路,找不到回野外营房的路,差点冻死。万幸最后回到营房,但迷路时经历的那种绝望终身难忘。”  

大熊猫的保护事业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其传承精神值得我们尊敬。何少文表示无论大熊猫“降级”与否,都将继续更好地保护大熊猫及其它物种,尊重动物的自由,因为这才是一个社会成熟、文明的标志。

收藏
下载客户端

苹果IOS

安卓

iPanda熊猫频道官方APP

iPanda熊猫频道微信公众号

iPanda熊猫频道官方微博

860010-11590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