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甘华田: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急需打破行政分割

来源: 中国小康网 时间:2019年03月03日 15:06 字号: A A+

        北京3月16日电(《小康》杂志、小康全媒体记者 于靖园)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也是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和平使者。“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相应的体制机制仍需尽快完善。”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华田表示,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区涉及川、甘、陕三省,当务之急宜尽快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解决跨地区、跨部门的体制障碍,有效解决由于行政分割产生的大熊猫栖息地完整性的破坏和破碎化。

     在甘华田看来,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在大熊猫主要栖息地整合设立国家公园”的重要指示,国家13个部委随即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有关工作。2017年5月,四川省成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至此,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已在组织机构、部门整合、总体规划等方面得到了落实,资产清算正有序推进,整体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和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前,跨地区跨部门体制障碍还难以突破;企业转移与职工安置问题突出;栖息地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矛盾难以协调;建设资金缺口巨大;栖息地破碎化和基因孤岛化难以解决;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保护和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针对上述问题,甘华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打破行政区划障碍,组建国家公园管理机构

     建议尽快出台国家公园管理办法,组建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负责国家公园内自然资源资产的保护管理和运营。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区涉及川甘陕三省,当务之急宜尽快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解决跨地区跨部门的体制障碍,有效解决由于行政分割产生的大熊猫栖息地完整性的破坏和破碎化,实施保护区的统一管理,实现内部机构的有效协调。目前,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已经成立,建议下一步可借鉴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体制,结合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实际情况,依托四川省管理局,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事务管委会(由各省主管人员、重要利益相关者以及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组成),下设不同区域管理局,外省管理局运行经费由四川省管理局从中央大熊猫国家公园专项资金中统一拨付,采取以经费置换属地管理权限的方法,来解决川陕甘三地管理统一协调的障碍问题。管委会负责决策、管理局具体实施。并且逐步实现省、市、县、乡4级统筹式管理机构全覆盖。

     二、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共建共享

     要妥善解决国家公园内土地和林地的权属问题。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区域内,有很多矿山、水电站、森工企业,林场等,特别是核心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内的矿山、水电站等企业需要退出,涉及企业的产权和众多职工的转岗就业。建议企业建设用地到期后立即收回,严禁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区域内新设任何采矿区和开发项目,对已有企业采取限制和缩小开采规模的办法;重点做好核心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的原住居民的搬迁和安置工作,建议采取发放适当“生态反哺”资金和园内轮流上岗的方式,保证本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不降低;对个人和集体进行合理的生态补偿。可以高于目前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的价格租赁园内部分林地或是役权协议方式,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强度进行限制,再进行合理补偿,从而得到林地权属的有效破解。

     三、争取专项资金,搭建资金平台

     国家公园试点区在开展企业退出、生态移民搬迁等工作时需要大量资金,远超地方政府承受能力。建议国家予以专项资金和政策倾斜。除政府投资外,建议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基金,吸引社会资金和国际资金参与国家公园的建设。需要建立健全大熊猫国家公园资金保障的长效机制,解决投资人的风险忧虑,保证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可持续运行。

     四、健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法律制度

     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区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和《国家公园管理办法》。各地也要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和实施办法,组建专门的执法队伍。

     五、加强科学研究,发挥相关部门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加强人才队伍、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开展主题教育,建立培训机制。借力国内国际人才和科技力量,聘请国内外大熊猫研究的顶级专家,组成大熊猫国家公园研究院领衔科学家,发挥大熊猫研究不可比拟的优势,成为国家公园建设的亮点。借助国家公园平台,使大熊猫的研究、保护和国际影响力再跃升新台阶,创建著名国际国家公园品牌;充分发挥好成都、卧龙大熊猫基地得天独厚的场地优势和科学研究的积累,做好科研创新和引领作用。

收藏
下载客户端

苹果IOS

安卓

iPanda熊猫频道官方APP

iPanda熊猫频道微信公众号

iPanda熊猫频道官方微博

860010-11590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