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红外相机捕捉到野生大熊猫影像

来源: 央视网熊猫频道 时间:2018年03月30日 15:15 字号: A A+

2018年3月12日红外拍摄到的大熊猫

2018年3月12日红外拍摄到的大熊猫

  3月27日,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龙池保护站工作人员按照站点巡护监测要求,开展了2018年第一次红外线相机监测工作。工作人员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安置在海拔2600—2800米的多个动物补水点的红外线相机均拍摄到了野生大熊猫取食、饮水、洗澡、漫步、休息时的影像,共收集到拍摄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的150余张珍贵视频和照片资料。除此之外,红外相机还监拍到羚牛、金丝猴、林麝、红腹角雉、雪雉、野猪等其他珍稀野生动物照片100余张。

  野生大熊猫再次出没都江堰保护区,给大熊猫野保工作者们带来惊喜。早在1953年,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只野生大熊猫就出现在都江堰市玉堂镇。根据科考数据显示,在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目前依然有14只野生大熊猫与都江堰人做“邻居”。

2018年12月9日红外拍摄到的大熊猫

2018年12月9日红外拍摄到的大熊猫

  据保护区龙池保护站站长朱大海介绍,2018年第一季度收集到的红外监测数据十分丰富,珍稀野生动物出现十分频繁,侧面反映出都江堰市的生态状况越来越好。保护区通过加大日常巡护工作减少人为干扰,同时不断开展科研合作项目,引进先进手段,有效地保护生态资源,动物数量不断增加,为生活在都江堰市的珍稀动植物们提供了长效的生态家园。

  从本次收集的视频和照片资料可以看出,野生动物对补水点的利用非常频繁,充分体现保护区管理局补水点建设项目成效显著,同时也为今后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很好的科学依据。红外线相机拍摄的补水点位共有6个,是2015年6月保护区管理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开展实施的保护区熊猫活动关键区动物补水点建设及后续监测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有效弥补了因震后地面开裂渗漏及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导致的地面阻断,出现的水源干涸情况,从而改善大熊猫及其同域物种的栖息地质量,保证了动物正常生活所需的水源。同时,通过后续跟踪监测,重点观察野生动物对饮水点的利用情况,评价项目活动的实际效能,为受损栖息地的保护性人工干预工作探索提供了科学思路。

收藏
下载客户端

苹果IOS

安卓

iPanda熊猫频道官方APP

iPanda熊猫频道微信公众号

iPanda熊猫频道官方微博

860010-11590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