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电话:010-6890 0670
cctv.bilrary@staff.com
营员们正与背景中的大熊猫合影留念。
8月22日,“第九届两岸学生大熊猫保育实习体验营”活动进入第三天。早上,两岸营员来到位于都江堰市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熊猫谷”)参观学习,营员们在科普老师的带领下再度与大熊猫“相逢”。参观刚开始,大熊猫们享用竹子的画面就牢牢吸引了营员们的目光,每个人都被大熊猫可爱的模样所打动。
科普老师正在给营员们讲解竹文化。
接下来,科普老师向营员们抛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熊猫谷内生长着多少种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象征着什么样的美好品德呢?”为了让营员们对竹子与竹文化有更深入地了解,科普老师早已准备好了一堂生动的教学课。
营员正在认真听科普老师的讲解。
“早在千年前,我们的先祖就学会了食竹、用竹,吃竹笋、穿竹鞋、用竹子制作各类工具和书写,可谓‘不可一日无竹’。”科普老师介绍道,“古往今来,竹子被赋予了高尚品格、独特风骨。文人们也留下不少诗篇赞颂竹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等名篇流传至今。”课程接近尾声,科普老师为营员们留下了“作业”:让他们带着竹类观察笔记本走进竹林,深入了解每一种竹子的特点。
营员们正在认真记录。
慈竹、大叶箬竹、刺竹……在科普老师的指导下,营员们很快学会了识别各种竹子。有些竹子带刺,有些表面布有白色的竹粉。通过细致的观察,营员们很快完成了观察笔记的撰写。不少营员表示,本次课程既有趣,也有“干货”,通过这次机会,大家加深了对竹子的了解,也感受到竹子背后所蕴藏的文化意义。